封面新闻记者 周家夷
4月23日,记者在“健康妥妥站”高血脂健康科普系列活动(成都站)上了解到,“血脂异常”“高血脂”常被认为是一种老年病、慢性病,但近年来多项调查研究均发现,血脂异常已趋于年轻化,且血脂异常患病率逐年升高,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4人发生了血脂异常,远超过高血压、糖尿病的患病率。
(资料图)
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孔洪表示:“血脂异常患病率逐年增高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变化有关,很多年轻人工作压力大、作息不规律,而且喜欢高糖、高热量的食物,还有缺乏运动、抽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这些都是造成血脂异常的重要因素。”
然而,调查数据显示我国血脂异常的知晓率和治疗率却仅有16.1%和7.8%。因此,孔洪主任医师呼吁:“不论哪个年龄层都要关注自己的血脂健康,尤其是中青年人。”
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孔洪
血脂异常别大意 定期筛查不可少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首位死亡原因,疾病负担沉重,其中最大的负担来自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其首次发作就存在较高的致死、致残风险。而血脂异常通常指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的升高,被认为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生进展的最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孔洪主任医师指出:“很多人对血脂尤其是LDL-C的升高不够重视,这是一种应该纠正的错误观念。实际上,LDL-C水平越高,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越大。同时,我们还应关注其它的易与血脂异常伴发的血管风险因素,例如高血压、高血糖等。”
孔洪主任医师表示:“血脂的变化往往悄无声息,很多人是在每年的常规体检中才发现异常。因此,公众要重视定期的血脂筛查。同时,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现在临床上还有很多其他的检查方式,例如颈动脉斑块影像检查,它可以从是否存在颈部的粥样斑块更加直观地显示血管的健康状态。”
活动现场
降脂可减少心血管病风险 专家提倡科学用药
有效控制血脂异常,对防控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帮助降低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或冠心病死亡等心血管临床事件风险。降低LDL-C水平,可显著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及死亡危险。国内外多个指南认为,要将LDL-C作为首要干预靶点。对此,孔洪主任医师提到:“想要更好地降低LDL-C水平,在进行血脂管理时选择‘好药’很重要。”
目前,国内外公认他汀类药物为降低LDL-C的首选和基石降脂药。大量循证医学证据显示,他汀类药物可降低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人群的心血管疾病事件风险,这是因为他汀类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使肝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少,不仅能显著降低LDL-C水平和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也能降低血清甘油三酯水平。
然而,对于血脂异常的用药管理,患者医学知识不足,难免存在认知误区。孔洪主任医师提到,“在临床中会遇到一些患者因为担心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而对长期用药产生担忧。实际上,他汀类药物是国内外指南推荐的一线用药,积累了比较多的临床使用经验。但患者在用药过程中还是应当遵循医嘱,出现任何情况要及时联系自己的主治医生进行咨询。”
此外,还有些患者存在用药不规律的情况,比如认为自己血脂控得很好而自行停药。孔洪主任医师表示:“不规律地用药是心脑血管疾病管理的大忌。在服用他汀类药物后,血脂异常的情况会显著好转,这时患者可能就自行减药甚至是停药。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心脑血管疾病会有复发的风险。因此,血脂管理一定要遵从医嘱,千万不可自行停药。对于血脂异常反反复复的患者,尤其应长期稳定的用药,把血脂妥妥地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