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太原8月23日电(张浩然、赵梓帆、杨媛尹)今年以来,国网晋城供电公司聚焦“不停电、快送电”工作主线,不断夯实电网基础,推动数字化升级,压降设备停运时长,实现供电质量再提升,以澎湃电能护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优化电网网架结构
(资料图片)
国网晋城供电公司坚持精准规划,科学布局,各级电网建设协调发展。今年建设开工35千伏及以上线路43.4公里、变电容量10万千伏安,投产35千伏及以上线路15.5公里、变电容量1.26万千伏安,全省首次单地市同时开展三个22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充分满足地区经济发展和新能源并网需求。
在基建过程中,该公司同步推进数智电网建设,使新投运工程具备设备状态自动感知、风险实时预警、装置远程智能巡检、智能设备可视运维、电网故障快速分析定位等能力,助力运检模式从传统经验式分析到数据智能管理,实现智能化运检。
今年4月,陵川县平城镇窑上支线正式并入南河庄线,相关台区户表更换工作全部完成,标志着陵川县水电自供区首个台区顺利实现直表到户。截至目前,国网晋城供电公司累计投资1.819亿元,对水电自供区配网线路进行全面改造,装设智能终端设备,掌握分支线路运行情况,大幅提升陵川东部供电质量。
图为国网晋城供电公司加快电网建设,不断优化电网网架结构
针对偏远山区群众用电问题,国网晋城供电公司全省首家试点建设光储一体公用型微电网,在晋城陵川县马圪当乡岭西村率先投运。微电网可显著减少电网建设对森林生态的影响,降低山火风险。按照规划,到2024年6月,晋城将建成覆盖126个自然村392户居民的光储一体公用型微电网,点亮太行山深处的每一盏灯。
推动电网数字化升级
如何让电网更智能,挖掘数字化信息价值,减少停电时间,加快送电速度,是国网晋城供电公司不断探索的方向。
在阳城县西河乡北任村,该公司开展数字智慧供电台区建设工作,采用数字化技术,通过加装系列智能设备,使线路具备断电风险智能预警、故障自动告警等功能,实现配电网高低压设备全感知。“从出现故障到我们接到告警信息用时不超过3分钟,极大缩减了抢修时间。”西河供电所台区经理郭志斌说。
“220千伏珏田线25号大号侧有异物悬挂,请及时处理。”6月8日,输电全景监控平台发出预警,发现220千伏珏田线悬挂20多米长的防尘网。接到预警后,运维人员马上携带激光炮赶到现场进行处理,避免了一起跳闸事故。
图为国网晋城供电公司员工在陵川县岭西村检查光储一体公用型微电网
国网晋城供电公司聚焦主网管理提质增效,加快推动输电全景监控平台功能研发、迭代升级,以达到设备状态集中监控、核心业务统一管控的目标。目前,晋城地区110千伏及以上线路实现远程视频全覆盖,220千伏及以上线路实现无人机精益化巡视及通道巡视全覆盖,主网线路装设数字围栏,实时掌控运行情况,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压降设备停运时长
“我们架设线路、装设设备,使配网具备‘手拉手’合环运行条件,在今年主网设备检修期间,减少线路停运11条次,减少配变停运时长约3645小时,减少电量损失约20万千瓦时。”国网晋城泽州县供电公司运检部负责人王若禹介绍道。7月3日,110千伏水北站10千伏 I、II段母线停电检修期间负荷合环转移工作圆满完成,实现居民电网检修“零感知”。
国网晋城供电公司进一步优化10千伏公用出线网架结构,提升线路联络率,当配网线路因电站设备检修停运时可以无缝衔接转由另一变电站供电,减少主网设备检修对用电客户的影响。针对部分“手拉手”线路不具备合环转移负荷的难题,国网晋城供电公司提出“一分钟”不合环负荷转移方案,优化操作流程,缩短停电时间,通过地区调度、配网调度、县公司三方反复沟通和密切配合,在1分钟以内完成负荷不合环转供,最大限度减少线路停运次数和配变停运时长。
压减在运设备停电时长,也是国网晋城供电公司关注的重点指标之一。该公司全省首家建成设备智慧决策辅助系统,完成28条35千伏线路差异化防雷改造,系统设备因雷击等外力破坏造成的停电时长大幅压降。
国网晋城供电公司打造带电作业体系,强化不停电作业中心支撑能力,辐射全市6个县(区)不停电作业需求,研制绝缘脚手架作业法,不断扩大带电作业的适用范围。今年1-7月,该公司贯彻“能带电、不停电”的工作思路,开展配网不停电作业1405次,多供电量233万千瓦时。
编辑:梁晓云
版权声明:未经新华财经书面授权许可,严禁任何个人或机构以任何形式复制、引用本文内容或观点。
免责声明:新华财经为新华社承建的国家金融信息平台。任何情况下,本平台所发布的信息均不构成投资建议。